> 文章列表 > “宁为鸡口羞牛后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宁为鸡口羞牛后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宁为鸡口羞牛后”的出处是哪里

宁为鸡口羞牛后”出自宋代陈宓的《和方丞》。

“宁为鸡口羞牛后”全诗

《和方丞》

宋代 陈宓

人物方今正眇然,哦松依旧志逾坚,宁为鸡口羞牛后,孔圣从来耻孰鞭。

《和方丞》陈宓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和方丞》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。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人物方今正眇然,

哦松依旧志逾坚,

宁为鸡口羞牛后,

孔圣从来耻孰鞭。

诗意:

现今的人物虽然看似微小无足轻重,

但松树却依然保持着坚定的志向。

宁愿做鸡那样微不足道,也不愿做牛那样引人注目,

因为孔圣从来都对打鞭自惭形愧。

赏析:

这首诗以简练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物选择和处世态度的思考。在诗中,人物被描绘为微不足道的存在,而松树却以其坚定的志向映衬出人物的渺小。作者通过对鸡与牛的比喻,表达了自己宁愿保持谦逊低调的态度,不愿意引人注目或过于自高自大。最后一句提到孔圣,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,他从来都不自满,常以自己的不足为戒,所以鞭子对他而言是可耻的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孔圣高尚品质的赞赏,并以此来呼应自己的处世态度。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,通过对人物、松树和孔圣的对比,传递了一种谦虚、低调、自省的生活哲学。